2.支护形式:支护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比如钢支撑、混凝土支撑、格栅墙等。支撑材料和结构要满足承受开挖土压和作用力的要求。
3.支护施工:在构思支护方案并获得施工批准后,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定进行实施。施工人员应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监测和报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施工监测,同时进行相关数据的记录和报告。如果出现基坑塌陷或支护系统失效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5.施工完结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支护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不影响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量是工程量清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为了保证基础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基坑支护工程量的计算过程。
假设有一个面积为500平方米,深度为6米的基坑需要进行支护,支护方式采用钢支撑和混凝土墙体结合的复合支护,要求基坑支护完毕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钢支撑数量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钢支撑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数量 = 周长 / 支撑间距
周长 = 2 x (长 + 宽) = 2 x (25 + 20) = 90(米)
支撑间距 = 1.5米(一般不大于2米)
钢支撑数量 = 90 / 1.5 = 60个
钢支撑长度计算
钢支撑长度计算公式为:
钢支撑长度 = 基坑深度 + (2 x 安全系数)+ 余量
安全系数一般取1.2
余量一般取0.5米
钢支撑长度 = 6 + (2 x 1.2)+ 0.5 = 9.9米
钢支撑计算材料体积
钢支撑的材料一般是钢管,其长度为9.9米,直径为48毫米。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材料体积 = 直径 x 直径 x 0.785 x 长度 x 数量
钢支撑材料体积 = 48 x 48 x 0.785 x 9.9 x 60 = 871,420毫升或0.87立方米
混凝土墙体计算
采用混凝土墙体支撑时,首先需计算所需混凝土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混凝土体积 = 基坑面积 x 墙体宽度 x 墙体高度
墙体宽度一般取0.4米
墙体高度应不小于基坑深度,一般具体应按照实际情况计算,这里以7米为例。
混凝土体积 = 500 x 0.4 x 7 = 1,400立方米
钢筋数量计算
钢筋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混凝土体积来得到。一般钢筋的含量可根据混凝土体积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在这里,采用6级钢筋,并按每立方米混凝土采用120公斤钢筋计算。
钢筋数量 = 混凝土体积 x 钢筋用量
钢筋用量 = 120公斤/立方米
钢筋数量 = 1400 x 120 = 168,000公斤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是确保基坑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步骤。下面是一般的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的概述:
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开挖基坑。
确保挖掘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注意处理地下水问题,如采取降水措施等。
地下水处理:
如果基坑周围存在地下水,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排水、隔离或降低水位等。
确保基坑内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